經文:伯15:17-35
牧長同工分享:情理之外
苦難中的約伯在聽了三個朋友第一輪滔滔不絕,看似義正言辭的辯論後,并非沒有得到安慰,反而加深了原有的傷痛,放大了原有的絕望(12-14章約伯的回應)。那場辯論也沒能讓三個朋友在約伯的苦難中看到他們身爲朋友的價值。於是他們同樣從以利法開始(15章),與約伯展開了第二輪激烈的、充滿强烈譴責與定罪的辯論——他們以爲自己所言是在情理之中,實則早在情理之外。
今天這段經文,字裏行間都透露著以利法對約伯的定罪,首先他以一個説教者的姿態,命令約伯聼他的陳詞,并且以列祖的權威標明他所言的確實合理性(v17-19),然後便振振有詞地列舉惡人的行爲表現:他們一生勞苦、常有驚嚇、毫無盼望、漂流不定、玩梗驕傲、與神較勁(v20-26),最後,以利法直接指出惡人的遭遇與結局:他們看似油光滿面,卻要遭遇敗落,他們的財富與生命都將不得長存,他們必在黑暗中滅亡等(v27-35)。這些論述看似在情理之中,畢竟聖經中對惡人的描述的確如此(如詩1:4-6, 箴12:21)。事實上,一方面這是以利法對約伯之前回應的反駁(如12:6),另一方面,他的中心論點是他們堅信的“報應原則”——即苦難必定是犯罪的後果,這是對神的公義膚淺的或至少是片面的認識,同時也是對約伯内心狀態及哀傷情緒的完全否定,因而他的這番論述實屬在情理之外。
聖經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箴10:19);俗話也説:“話不投機半句多”,這些在以利法對待約伯這位落難朋友的過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這對神的兒女們學習陪伴與傾聽,無疑是很好的警戒。然而,除了傾聽的技巧之外,聆聽者内心的狀態也至關重要,這是神借著以利法這一段講論給我更深的提醒。幫助遭遇患難的朋友是人之常情,作爲神的兒女,安慰患難之中的人也是神給的託付(林後1:4),然而在向人提供安慰時,我們的動機往往會不盡相同,有時候安慰人不是爲了讓對方感覺好,而是爲了讓自己感覺好。當以利法第一次把他以爲的“安慰”給約伯,卻并未安慰到約伯后,他或許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用與失敗—正如約伯親口所言,他們都是“無用的醫生”(13:4),那一定在以利法心中產生了不好的感受,於是他的動機從試圖安慰約伯轉移到試圖證明自己(15:9-10),因而向約伯發起了更强烈的爭辯——説是爭辯,其實也是他情緒的發泄,而以利法似乎從未留意到自己情緒及内心狀態,這是關懷輔道中極其常見的現象,叫做“情緒逆轉”(countertransference),我在關環陪伴別人的過程中也會犯這樣的錯誤,感謝神今天再次提醒我,無論是安慰患難中的人,還是其他任何形式的侍奉,做對的事固然很重要,但絕不能忽視自己内心的狀態,要先作對的人。
我們一起禱告:親愛的天父,感謝祢今天寶貴的提醒,請祢在各樣的大事小事上幫助我,塑造我成爲對的人,保守我行事爲人不落在情理之外,乃是在祢的恩典與真理之中,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