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天
经文:加4:1-11
牧长同工分享:懦弱与刚强
加拉太教会曾经对保罗有过热情的接待。当保罗第一次去传福音的时候,身体有疾病,但是加拉太教会非但没有看不起他,反而接待他如同接待耶穌。我们可以认为当时加拉太教会的確有领受保罗所传的福音。
而时隔多日,当保罗又一次来到加拉太教会时,教会已经受到自称是基督徒的犹太主义者影响,以为须奉行割礼,遵守摩西一切的律法,方有得救之望。保罗对他们此举的评价毫不留情:归回那懦弱无用的小学。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保罗用「懦弱无用」来形容他们所遵照的律例呢?相对於保罗第一次拖著软弱的病躯,向眾人传讲福音,犹太主义者则用一种截然相反的咄咄逼人的態势,詆毁和质疑保罗的使徒地位与他所传讲的道,这一气势上的对比,显得后者强势而高昂。
除去宣讲態度的高调,加拉太教会自身也对割礼和律例表现出恪守的热心。他们「谨守」著一切的传统,充满毅力。然而即使如此,在保罗眼中却仍是「懦弱无用」的,进而为眾人感到「害怕」。
因律法只是上帝要將祂的百姓领入耶穌基督救恩之中的途径。当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说出「成了」之后,人却不愿进入神的恩典,非要退回引路的律法中,这就是一种属灵认知的退步。从律法的局限性来讲,律法本身是懦弱的,因为律法只能使人知罪,並不能救人脱离罪的捆绑。所以,回到律法中的人是懦弱的,因为上帝明明把更高的道路指明,他们却不愿意进入到神更深远的恩典之下。
正如前面所说,恪守律法本身带著一种矛盾。看似刚强,实则懦弱。人很容易用外在的行为去追求属灵高度的事物,比如生命,比如天上的赏赐,比如永生。因为外在的行为简单、明確、容易衡量,所以人喜欢用行为来判断自己——用具体的行为指標来確定自己的属灵程度,也喜欢用行为来判断別人,为別人贴上標籤。
然而遵守律法能带来的,最终是只对人自我中心的衡量,產生自义,而不会变成对上帝的敬畏。但对神来说,完全地承认自己的无能才是一件勇敢的事,在上帝眼中的刚强永远带著世人难以理解的矛盾——正如十字架上被钉死的耶穌,却有著天上地下一切的权能。同样的,人不是靠著自义的行为而刚强,而是因著承认自己的软弱,但愿意依靠大能的主,才带来真正刚强的能力。
祷告回应:
天父上帝,袮的智慧深不可测,世人以为聪明的,袮看为愚拙,世人以为刚强的,袮看为懦弱。我愿时时仰望袮,深深明白我一切的义都在袮里面,我若有刚强,也是只有紧紧依靠袮才能面对世上纷扰与逼迫。我要常在袮里面,袮也常在我里面,成为我的力量和盾牌。奉主耶穌基督的圣名,阿门!
但我倚靠祢的慈爱,
我的心因祢的救恩快乐。
我要向耶和华歌唱,
因祂用厚恩待我。
(诗篇13篇5-6节)
我们在基督的恩典中刚强起来,这使我们更加渴望服事祂,因深知祂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