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6:1-11
牧长同工分享:活出平衡的信仰
今天经文讲述了两个安息日发生的相似事件,
门徒饿了掐麦穗吃,法利赛人並没有顾及他们身体的需要,更没有供给门徒吃的东西,反而指责他们违反安息日的规条,因为当时的口传律法传统规定安息日不可以收割粮食。耶穌以大卫为例,祭司因为怜悯大卫而破例把陈设饼给了他们吃,並不算违反律法。耶穌称自己是安息日的主,暗指法利赛人虽然给安息日加上许多的规矩禁忌,却不明白神设立安息日的心意,乃是要叫百姓得真正的安息。
犹太人惯用右手,右手枯乾就损失了劳动的能力,家庭陷入贫穷窘迫当中,法利赛人非但对他没有任何怜悯之情,反而心怀诡计利用他要控告耶穌违反安息日,所以耶穌发出质问: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可以?耶穌的目光环视周围的每一个人,会堂里鸦雀无声。耶穌一声令下,枯乾的手竟然復原了!就这样,在安息日门徒得饱足,右手枯乾的得了医治,耶穌在安息日给人带来真正的安息,然而有人虽然表面在守安息日,却不得安息。
经文让我想到每周参加主日敬拜时,是否在敬拜、事奉和听道之外还有重要的事情被我忽略了呢?每次聚完会感觉自己满足了得著了,就匆匆的走了,如果仅仅如此,为何要眾弟兄姐妹一起来教会敬拜呢?难道不是要让我们在教会里彼此相顾,彼此相爱吗?是否也有一些身体软弱灵里枯乾的弟兄姐妹就在我的身边我却不曾看见,不想了解呢?当我看见需要,是否肯体恤他们,关怀他们,主动邀请他们一起祷告呢?小组的弟兄或姐妹没有来聚会,他是否遇到了难处,我是否打电话发微信关怀、问候他一下呢?
我的属灵光景有时候也像右手枯乾了一样,虽然每週聚会,里面却仍软弱无力,我需要的不是道理和建议,而是爱心的关怀和激励,哪怕有人肯与我一起祷告也好。
耶穌不是要触犯安息日,乃是要提醒门徒,法利赛人为了守住规条而塞住了怜悯和爱心是不合神心意的。
忽然,我发觉自己的身上也有法利赛人的影子,我很容易按照自己的行为標准的去挑剔和审视別人,乐此不疲地帮別人挑出毛病,阻止別人犯错误。却没有怜恤人的心肠。曾经在与一位师兄谈话中,得知他很久没有参加教会,我很诧异,“你接受神学装备为什么不为神所用,去教会参与敬拜事奉呢?”他说因为父亲常年瘫痪在床,他只能在家里照顾老人。我才恍然发现原来有人是不能够去教会参加主日敬拜的,我热衷於敬拜和事奉的本身,却不想要去了解,弟兄正在经歷什么样的难处使他不能去教会参加敬拜?
信仰不仅体现在对属灵事物的热衷程度上,虽然在这方面显而易见的,它更需要反映在属灵的事物给人带来的生命转化上,来保持它的平衡。我是否因著QT灵修和聚会,而把眼光从专注自己的需要,逐渐转移到別人的需要上面呢?我是否像耶穌那样,在安息日给不得安息的人带来安息呢?
祷告:阿爸天父,谢谢祢,祢的话光照我,使我看到自己的亏欠和冷漠,求祢使我不仅爱慕祢的话,也使祢的话转化我心,使我去看见、去顾念他人的需要,像耶穌基督那样给人带去真正的安息。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门!
一个有爱,以基督为核心的人是上帝所赐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