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6:1-11
牧長同工分享:活出平衡的信仰
今天經文講述了兩個安息日發生的相似事件,
門徒餓了掐麥穗吃,法利賽人並沒有顧及他們身體的需要,更沒有供給門徒吃的東西,反而指責他們違反安息日的規條,因為當時的口傳律法傳統規定安息日不可以收割糧食。耶穌以大衛為例,祭司因為憐憫大衛而破例把陳設餅給了他們吃,並不算違反律法。耶穌稱自己是安息日的主,暗指法利賽人雖然給安息日加上許多的規矩禁忌,卻不明白神設立安息日的心意,乃是要叫百姓得真正的安息。
猶太人慣用右手,右手枯乾就損失了勞動的能力,家庭陷入貧窮窘迫當中,法利賽人非但對他沒有任何憐憫之情,反而心懷詭計利用他要控告耶穌違反安息日,所以耶穌發出質問: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可以?耶穌的目光環視周圍的每一個人,會堂里鴉雀無聲。耶穌一聲令下,枯乾的手竟然復原了!就這樣,在安息日門徒得飽足,右手枯乾的得了醫治,耶穌在安息日給人帶來真正的安息,然而有人雖然表面在守安息日,卻不得安息。
經文让我想到每周参加主日敬拜時,是否在敬拜、事奉和聽道之外还有重要的事情被我忽略了呢?每次聚完會感覺自己滿足了得著了,就匆匆的走了,如果僅僅如此,為何要眾弟兄姐妹一起來教會敬拜呢?難道不是要讓我們在教會里彼此相顧,彼此相愛嗎?是否也有一些身體軟弱靈里枯乾的弟兄姐妹就在我的身邊我卻不曾看見,不想了解呢?當我看見需要,是否肯體恤他們,關懷他們,主動邀請他們一起禱告呢?小組的弟兄或姐妹沒有來聚會,他是否遇到了難處,我是否打電話發微信關懷、問候他一下呢?
我的屬靈光景有时候也像右手枯乾了一樣,雖然每週聚會,裡面卻仍軟弱無力,我需要的不是道理和建議,而是愛心的關懷和激勵,哪怕有人肯與我一起禱告也好。
耶穌不是要觸犯安息日,乃是要提醒門徒,法利賽人為了守住規條而塞住了憐憫和愛心是不合神心意的。
忽然,我發覺自己的身上也有法利賽人的影子,我很容易按照自己的行為標準的去挑剔和審視別人,樂此不疲地幫別人挑出毛病,阻止別人犯錯誤。卻沒有憐恤人的心腸。曾經在與一位師兄談話中,得知他很久沒有參加教會,我很詫異,“你接受神學裝備為什麼不為神所用,去教會參與敬拜事奉呢?”他說因為父親常年癱瘓在床,他只能在家里照顧老人。我才恍然發現原來有人是不能夠去教會參加主日敬拜的,我熱衷於敬拜和事奉的本身,卻不想要去了解,弟兄正在經歷什麼樣的難處使他不能去教會參加敬拜?
信仰不僅体现在對屬靈事物的熱衷程度上,虽然在这方面顯而易見的,它更需要反映在屬靈的事物給人帶來的生命轉化上,来保持它的平衡。我是否因著QT靈修和聚會,而把眼光從專注自己的需要,逐漸轉移到別人的需要上面呢?我是否像耶穌那樣,在安息日給不得安息的人帶來安息呢?
禱告:阿爸天父,謝謝祢,祢的話光照我,使我看到自己的虧欠和冷漠,求祢使我不僅愛慕祢的話,也使祢的話轉化我心,使我去看見、去顧念他人的需要,像耶穌基督那樣給人帶去真正的安息。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門!
一个有爱,以基督为核心的人是上帝所赐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