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7:1-17
牧長同工分享:認識有憐憫,有恩典的主
金句:路 7:9 耶穌聽見這話,就希奇他,轉身對跟隨的眾人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路加在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兩個故事,前者是人對耶穌的態度,後者是道成肉身的神子耶穌對人的憐憫。
一個羅馬軍隊的軍官,因著自己所愛的僕人生病委託猶太人的長老來求耶穌救治他的僕人。僕人在那個時代就是奴隸,不但地位低下,許多奴隸主並沒有把自己的奴隸當人看待。這位羅馬軍官能如此對待自己的僕人,確是令人敬佩。這位軍官不但善待自己的僕人,對羅馬帝國殖民地的民眾也同樣友善,『愛我們的百姓,給我們建造會堂』是猶太長老對他的評價,因此,他在猶太長老眼中是個好人,他們對耶穌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在求耶穌,實則上認為耶穌是理所當然的該去救百夫長的僕人,這樣的好人當然耶穌應該幫他。
那麼這位百夫長怎樣看自己的呢?當耶穌與猶太長老們來到百夫長家不遠處,他託朋友帶話給耶穌,說『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他居然拒絕耶穌去他的家中,但這不是要冒犯耶穌而是他自覺不配。為什麼猶太長老們認為他配,而他自己認為不配呢?從他稱呼耶穌為主可以知道,『配與不配』這個看法上的不同,實則反映了猶太長老與百夫長對耶穌的看法。猶太長老們不過是把耶穌看作一個老師,或者另一個先知而已;而百夫長則認清了耶穌崇高的身份,他來自於神,有至高的權柄。這從耶穌對他信心的稱讚可以知道,『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以色列百姓知道,信心的對象就是神,百夫長認識了耶穌真實的身份。我們在祈禱時會否犯猶太長老們的錯誤呢?當祈求時,我們若認為所祈求的是配得的,神必須要回應,則實際上沒有真正認識神是誰?我們就一定會陷入抱怨中。學習百夫長的信心,就是要學習他尊主為大,把生命的主權交給神。
我們所認識的主,是救主,是生命的主,生命的主權在祂的手中。我們所認識的主當然不是隨我們的意思有求必應的另一個菩薩。我們要為此感謝神,這避免了妄求帶來的可怕後果。但我們更要感謝神的是,我們的神,我們的主是有憐憫,有恩典的。這位失去惟一兒子的寡婦在給兒子送殯的路上就遇見了這位有憐憫有恩典的主耶穌。沒有人請求,沒有人代求,『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中,不會天色常藍,也不會沒有難處甚至苦難,但我們有一位有憐憫有恩典的主。
回應禱告
慈愛的天父,袮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袮沒有按照我的罪惡過犯對待我,卻用袮愛子耶穌基督的寶血,塗抹我的過犯,使我成為袮的兒女。願袮的聖靈幫助我能按照袮的心意祈求,代禱,使袮的旨意運行在我身上如同運行在天上,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禱告,阿們!
尊主為大,把生命的主權交給神